第756章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(1 / 2)
诸葛瑜私心里,甚至都不想让弟子们参加旅游团,要坚决抵制云国公的糖衣炮弹。
奈何,师门不幸,出了韦孝之这么个叛徒。
在韦孝之的撺掇下,卧龙书院的学子们嗷嗷叫着要去观光旅游。
据说参加旅游团只要交钱,万事不用操心,吃喝住行都有人操办,观光路线也有人定制,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尽量的了解云州的方方面面。
听起来新奇又有趣。
诸葛瑜不好拦,也拦不住,便一心呆在百花印刷厂,想着敦促印刷厂抓紧复印书册,好让他们早日回去。
“诸葛先生是属兔子的吧?挖个洞,就不出来了。”王不喜是真服气了。
王不喜垂头丧气,眉眼耷拉着,显然是对诸葛瑜束手无措:“约他去踏春,他说北方春风未来,无春可看。”
“请他去赴宴,他说没有口腹之欲。”
“让沈括和王郎去拜访他,三人倒是天雷勾地火,探讨的很是热闹。诸葛先生还提出,《三字经》虽好,但对于幼儿启蒙还是一锅粥了。应该要更加分门别类,从浅入深,如此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。”
顾南夕上辈子就是教师。
在上一世,世界的教学体系大概分为两大类。
一类是欧美,他们的教材,在讲一个知识点之前,会用比喻,举例子做大量的铺垫。优点是简单,能理解,缺点是内容多,繁杂,不好记。
欧美的教育体系核心是自由选择,可以选择躺平,可以选择内卷,可以学文科,也可以学理科。自己做出选择,自己承担后果。
另一类则是苏联,他们的教材都是由行业顶尖专家编写,从上而下,梳理知识点。优点是列重点,有逻辑,内容全是干货,缺点则是对老师要求高。
苏联教育体系核心是培养对口人才。
华国一直参考的是苏联教材体系,一直到21世纪,开始教育改革,希望取两者之长,避两者之短。
但改革没多久,顾南夕就穿越了,也不知道教育改革有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。
诸葛瑜想要做的,和华国的教育改革差不多,既想要培养专门的人才,又想要因材施教,增加学子们的主观能动性。
顾南夕:“这可不是一件易事。诸葛先生不打算留下来吗?”
王不喜一屁股坐到凳子上,愤愤不平道:“他把想法一股脑告诉沈括他们之后,就不再管此事了。”
顾南夕面色凝重而忧虑,双眸中闪烁着深深的困扰:“情况不大妙,诸葛先生对我们的成见很深啊。”
人,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。
越是被拒绝,越舍不得放下。
在招揽人才方面,顾南夕向来顺风顺水,有时候,人才就像鱼儿似的,自己游进她这片小池塘。
诸葛瑜,是第一个油盐不进,死活不肯留在云州的人。
顾南夕的心情可以描述为【很好,男人,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】。
顾南夕和王不喜没有直接去百花印刷厂找诸葛瑜软磨硬泡,而是先去找韦孝之,争取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韦孝之虽然已是百川书院的山长,但依旧住在他的小院子里。
韦家人在逛了一圈几个镇子后,最后决定在怀朔镇安家落户,隔个几天才来抚冥镇看望韦孝之。
顾南夕来的时候,他正在院子里松土,打算种几株棉花。